2025年汉中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全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,以“保安全、促发展、惠民生”为主线,紧密围绕“风险防控、效能提升、社会共治”三大核心,全面提升药品全链条监管能力水平,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服务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一、强化风险防控,筑牢安全底线
深化药品安全风险会商机制。落实风险管理、全程监管要求,常态化开展风险会商研判,针对药品生产、流通、使用环节风险点,联合卫健、医保等部门实施动态监测,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预警前置化,落实风险防控措施,形成长效机制。
强化专项整治与隐患排查。聚焦中药饮片、疫苗、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,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推动日常检查与飞行检查结合,严控药品流弊风险,科学制定抽检计划,坚持问题为导向,强化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监督抽检,提升工作效能。强化药品上市后安全监测,督促各单位主动收集、跟踪、分析、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,积极做好分析评价工作,制定切实有效风险控制措施。
严厉打击药品安全违法犯罪。强化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刑衔接、刑纪衔接,与司法、纪检部门协同配合,形成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合力。依法及时查办药品安全违法案件,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规定。对主观故意、恶意造假、产生系统性或区域性风险的行为,坚决依法从严从重处罚。
二、加强能力建设,提升监管效能
推进信息化与智慧监管。依托药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,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,推广“互联网+监管”模式,推进药品追溯系统建设,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精准识别高风险企业和产品。
强化基层能力建设。加强市县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,着重提升基层执法人员法规应用和执法规范化水平。推动技术支撑能力升级。药品检验机构持续开展扩项认证和资质认定,配齐配强药品检验设备和人员,提高鉴别非法添加、掺杂使假等行为技术水平,做到全品种全项目全参数检验。
三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,加强公众参与
强化普法与科普宣传教育。开展“药品安全宣传周”活动,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用药安全知识,提升公众对假劣药辨识能力,引导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用械用妆。
加大信息公开与透明监管力度。定期公布药品抽检结果和典型案例,开展政策解读,鼓励公众参与举报,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。
四、服务产业发展,激发创新活力
加强技术支持,促进中药产业发展。加大对GAP药源基地建设支持力度,协助制定道地药材和趁鲜加工质量标准,开展产品质量比对和分析,提出改进建议,推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、标准化,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。
强化服务保障,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按照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划,聚焦重点招引项目高质量落地,实施定点帮扶,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,推动企业提质增效。协助企业对接研发资源,鼓励创新药械研发,通过“监管+服务”双轮驱动,提升企业合规水平。